岁月,无声地伴我们走过春夏秋冬

w 2023.03.14

时光在飞,每天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岁月,无声地伴我们走过春夏秋冬。群山在无声中诉说伟岸,江河在无声中书写恢宏,蓝天在无声中坦露旷远,大地在无声中酿就永恒。我们亦在无声中,送走了时光的斗转星移,蓦然回首,倏地发现记忆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已随岁月流走,只流下浅浅的履痕……

 

每个人的人生如同在时光的隧道里做了一次漫长而艰辛的旅行,途经之处,看到的不尽是山青水秀、歌舞升平,更多的是崎岖坎坷或艰难险阻。这就是岁月带给人的一种冷酷和无情,而人们也在冷酷无情中磨练出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力量,这也是岁月对人类生命韧性的一种挑战!在一些平淡的日子里,我们平静甚而不拒凡俗地活着。我们那颗被生活磨蚀得有些麻木的心,难免嗟叹于岁月的无情和命运的多舛,甚而心安理得地让青春做了岁月的附庸。然而,当我们用心去揣摩生活中类似于老蚌衔珠、蛹化为蝶、万涓成河的人生规则时,你会幡然顿悟:人生为的就是生存,为的就是生活得更幸福。人最根本的本性不是善与恶,而是追求快乐,回避痛苦。这是自然法则,也是人之常理。

 

一个人经历的越多,阅历就会在不断增加、更新,随之也就会看得更清楚。怀揣梦想的人会从经历中总结经验,不断历练,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为自己的生活锦上添花;越是优秀越会更加努力,这一现象的根因在于:优秀的人总能看到比自己更好的,而平庸的人总能看到比自己更差的。经历越多的人,他的抱怨就会越少,相对于那些成天抱怨的人,他们经受的波折可能更多,见识更广,阅人无数,更能体会人间的真情冷暖,更加理解生活,懂得感恩,深知宽容是这世界上最美的字眼。 经历越多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成熟、稳重、安静,因为经历,他明白谁是真情实意,谁是真正想爱的人,才会知道什么是TA真正需要的,进而也才会找最适合自己的,能够和自己相处一辈子的人。

 

人世间的事总是优劣并存,注意力在哪心就在哪。当记忆中的美好与现实的创桑无奈融合,人的心底便只剩下了无法安抚的凄凉,正所谓“山月不知心底事,各有千愁谁能懂!” 一路走来,花开花谢,才渐渐发现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左右的,然而时间就是最可怕的杀手,轻轻划过我们的生命,收割我们的青春我们的轻狂,越长大越能感觉到物是人非。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可联系的人越来越少,知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有时候站在路边看着人来人往,忽然觉得城市比沙漠要荒凉,每个人都靠的那么近,可是完全不知道彼此的心事,那么嘈杂那么多人在说话,可是没有人在认真的听。

 

每个时段每个角落都有故事发生,每天面对沉重的压力总在感叹如果时光能倒流,我多么希望永远把自己镌刻在那段无忧无虑疯疯癫癫的岁月里。想想这些年一路走来遇见的人碰到的事,终于发现对任何人任何事再也不要刻意去为之做些什么了,顺其自然就好。于是学会了不对任何事任何人有所期待,不是心冷,而是想对自己再多一些期待,想给自己再多一些惊喜。该来的始终会来的。

 

常常想如果在最好的年纪如果能遇见最好的自己那该多好啊! 可是人生里很多事是无法掌控的,年岁愈增愈知道生命的有限性。有限的生命去做有限的努力,自己的点滴进化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感幸福的事。感谢阅读一直融入我的生活,不惑之年能有文字陪伴,生活便不会感觉孤单,文字是神奇的,它能使人有许多转瞬即逝的念头,在自己的笔下幻化成文字,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这种记忆便会成为一种永恒,它是心声的体现,更是心灵的无声倾诉。

 

每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在手机上敲打着自己的文字,心情是那样的安静,也会生出很多的怀想,由于生活太过现实与负累,终习惯陶冶于文学的诗情画意里求取一丝唯美的感觉,让心灵得到片刻憩息和美的享受。凡尘漫悠,文渡情愁,不惑之年的我,汹涌的心潮有了沉淀的意愿,而对藏于心灵深处的生活与情感的感悟与拙见,总想把所思所想用心抒写出来,给自己留下些岁月回忆的残痕墨迹。

 

每个喜欢文字的人,都有一颗透明的心,对现实社会中的喜怒哀乐,总是比其他人更敏感一些;总是更容易去洞察深藏生活背后的艰辛;总能对人生的真谛感悟的更深!细观那些文学大师的每个文字,有芳菲春花,有清辉秋月,有荷塘夏风,有冬雪寒梅。他们以景喻人,不仅有自然季节变化的描写,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体会,也记载着自己人生季节演变的抒情。用文字记录着自己垂髻之年的天真、志学之年时的幼稚、而立之年的奋斗到今天不惑之期的淡泊,还会有明天的更多感慨……

 

有文字相伴的人生是精彩的。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繁华与寂寥、喧嚣与宁静、黑夜与黎明中不断地穿越。文字也一样跟随着我们,穿越于自然界的冷暖冬夏,穿越人世间的风雨春秋。生活,只因有了不同的感受,才变得多姿多彩;文字,因为有了不同的体裁,才把生活渲染的五彩缤纷。每个喜欢文字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感情能够通过文字得以传达,无论是悲哀的,还是欢心的,都喜欢借以文字的无穷魅力,把自己的生活时光用文字串联起来存放在属于自己的空间,让它成为人生永恒的记忆。

 

拥有回忆,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才满溢诗情。耽于回忆,青春会难免苍白,生活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时间在变人也在变,生命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有些事不管你如何努力,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会发现有可能已经面目全非,唯一能回去的只有那些墨迹里的点点滴滴。 然而,无论这个世界如何对待我们,我们都要一如既往的善待自己,让心静下来慢慢读懂自己,走出过往,寻回简单的自己,幸福也许会不期而至!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如此安好!

 

谢去沧桑,一毛不剩

 

横浜山下公园附近的雕像(二)

 

今天是星期日。昨晚元宵节的聚会喝高了点。早上起来头好痛,晨走依旧进行,只是距离短缩了一半。当然小儿子的中文课也得照常由我去陪同。

 

立春后其实并不是我们想像的春暖花开,上星期五还在下雪,是一年里最冷的天气。有点"黎明前的黑暗"的感觉。

 

像我这种摄影的初学者,天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情绪。今天阳光明媚,从横浜埠头可以清晰地看到富士山。如此好天气便利用二个小时的课间时间,继续去寻我的雕像之梦。

 

从元町穿过中华街,来到山下公园。公园的中央位置离穿红皮鞋的女孩雕像的不远处,有一座纪念理发美容业的雕像。

 

一说到理发美容,在我们中国自然会想起公认的祖宗吕宾洞,曹真人,但我认为这些人更多的是民间传说。

 

有人说清代以前的汉人是不理发的(和尚除外),这个命题是对是错不是我要去追究的。这种争议的本身只能说当时理发还没有形成一个职业和行业。

 

关于头发,在东亚地区准确地说儒教文化圈,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中国文化精髓之一是孝。为此老祖宗留下了《孝经》。关于头发在其中是这样所记载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出家为僧显然是要进行剃发的。在佛教中,剃发者也是要有资质的,这个人被称为剃发阿阇黎,为六种阿阇黎之一。古代的冶金技术不发达,要把头剃成一毛不剩,那真叫人难以想象。

 

拨开汉族历史的迷雾,我们会发现这个民族的历史是多么的沉重,最终会看到现今社会各民族和睦的阳光。

 

也许,像我们这样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很难理解到那些为某种理想和信仰而坚持,勇敢去死的人们。历史上却真的有许许多多的不是为头而仅仅是为了头发而献身的史实。

 

我们不需要回到远古时代,那就轻轻地翻开清朝的某一页吧。有名的清朝的《薙发令》,也就是著名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

 

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扫平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后,顺势南下。他们攻城拔寨,一路上所向披靡。历史上黑色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大同之屠、广州之屠。一系列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也随之开始了,仅杨州十日便有八十万冤魂齐悲泣,守将史可法得到后人的尊敬是因为他誓死不降,是因为他的民族气节。然而,扬州人民用了八十万冤魂换来的仅仅是他的誓死和气节。

 

不要忘记这些大屠杀的一个原因正是不剃发。

 

为了那头毛,汉民族真是可歌可泣。清朝的剃发,应该是"削平四夷,定鼎中原。"也就是把四周的剃光,就留中间的那一点。这一点就引发了辛亥革命。没有那根辫子,理发业才真正在中国成了正业。

 

同样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的一切基本上是中国的山寨版。当然包括头发。可是到了近代受西洋文明的影响,追求开化了。1871年日本版的剃发易服 《废刀令》《断发令》,也就是日本版的剃发易服。强制民众剔掉发髻。沿用至今。

 

在我看来, 日本文化从此彻底连根拔起,彻底断绝了持续千年根源。历史学家喜欢用所谓的菊花王朝传统大丧失来记述这一段时光。这座雕像就是时代的烙印。当然日本民众也为这头发的留与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时著名的福井县三万人暴乱便是其中一幕。但从此日本便有了理发美容的行业,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

 

再看看我们邻居朝鲜。本来,朝鲜遵奉儒家学说,与中国古人一样一直保有蓄发绾髻的习俗。

 

历史上朝鲜在1895年也发生了一次断发令。断发令引发的全国性动乱。后人称之是朝鲜的亲俄派和亲日派之间的恶斗。随着亲俄派的胜利,朝鲜人恢复了长发,而各地因反断发而蜂起的义兵也被招抚并自行解散。虽然1897年8月12日,朝鲜正式废止了断发令。但是长期生活在封闭的世界里的人们也越来越多地透过头发的观念变化了解外面的世界,西洋理发也逐渐成为朝鲜一种时尚,从此朝鲜半岛也有了理发美容室的职业。

 

我们生活的时代,人们担心的不再是因头发是否会断头,而是如何去美丽与健康,头发已经成了一种装饰代表一个时尚。在大街小巷里理发美容室比公共厕所还多到处皆有,有多少人以此为生,又有多少人以此为乐。一来一往就繁荣了理容行业。

 

什么事情都不能想繁杂,如果你简单到连头发都不要了,这个世界就对你来说那就是最简单了。这就所谓心灵负荷轻了,人生就会觉得快乐。所以有的时候真的很想剃个光头,可是家里领导全力反对。的确我这种长相如果真的谢顶了,晚上走在昏暗幽静的大街上似醉非醉的时候可能让行人搞不淸楚那是人还是鬼。

 

我期待男人的老法,应该是中年以后开始银白,到了某个时段是满头白发,一种经历世间沧桑沉淀出的成熟。整个外形轮廓给人一种犹如韵味十足的书籍之感,让读者越读越耐人寻味。接下来即便谢去人间沧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哪怕是一毛不剩,也没有什么遗憾。

上一篇
生命只有在奋力中前行, 在拼搏中前进
下一篇
人生就是我们一步步走过,任时光浸染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